明朝末年重庆配资炒股,内忧外患交织,国家风雨飘摇,朝堂上风云变幻,几起震惊朝野的大案,将大明王朝推向了危险的深渊。其中,梃击案和红丸案曾掀起轩然大波,广为人知,成为那个时代的焦点。然而,还有一段鲜为人知、被历史尘埃掩盖的故事——移宫案,同样波澜起伏,充满权力的争斗与人性复杂的纠葛。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被尘封的往事,走近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。
朱常洛即位时间极其短暂,连不到一个月,后宫规模也相对较小。但即便如此,他仍有两位特别中意的女子。其一居于东宫,姓李,便称她为东李;另一位居于西宫,同样姓李,称之为西李。严格来说,东李与西李只是皇帝的选侍,虽曾侍奉朱常洛,却未及正式册封,身份略显尴尬。这并非因为朱常洛对她们缺乏宠爱,而是因为他短暂的在位时间,使得册封仪式未能完成。
朱常洛的皇帝之路极为坎坷。早在他还是太子时,曾经历一场惊险事件:有神秘男子闯入东宫,险些对他下手。经过调查,幕后黑手竟指向了万历皇帝的宠妃郑氏。尽管证据确凿,万历皇帝却出面和稀泥,使得此事不了了之。终于登基为帝的朱常洛却身染重病。他未采纳御医的专业建议,反而轻信大臣推荐的土方,服用了两粒所谓的“丹药”,病情急剧恶化,最终不幸驾崩。可以说,他的死亡与郑贵妃的势力脱不了关系,成为了宫廷权斗的又一惨烈牺牲品。
展开剩余76%1620年,明神宗朱翊钧和明光宗朱常洛相继辞世,这对于本已摇摇欲坠的明王朝,无疑是沉重打击。所幸的是,朱常洛留下了儿子朱由校,也就是后来的明熹宗。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在宫中地位低微,不受宠爱,还常遭西李的欺凌。生下朱由校后不久,王才人因身体虚弱,被西李害死。临终时,王才人紧紧握着朱由校的手,泪流满面,痛诉与西李之间的深仇大恨,只叹此生无缘复仇雪恨。
王才人去世后,年幼的朱由校缺乏照料,西李趁机承担起了抚养他的责任。封建帝制时代,母凭子贵观念盛行,朱由校作为储君,注定是未来的皇帝。西李心中盘算,只要掌控了朱由校,便可享受无尽荣华富贵。然而,西李绝非善良之人,她对朱由校的照料极为怠慢,态度冷酷无情。朱由校被害死自己亲生母亲的西李抚养,日子过得异常凄凉。他后来的回忆中,时常忍不住泪流满面,称西李总是欺辱他,自己只能在夜深人静时默默哭泣,毫无反抗之力。
朱常洛驾崩后,尚未即位的朱由校被西李软禁在乾清宫,西李妄图借此逼迫大臣们先行册封她为皇太后。她找来帮手太监李进忠,而李进忠不久后更名为魏忠贤,权势逐渐膨胀。朱由校被挟持的消息传入朝中大臣耳中,众人焦急万分。在兵科给事中杨涟与庶吉士刘一璟的带领下,众大臣毅然前往乾清宫解救朱由校。
从西李手中夺回朱由校,难度极大。情理上,西李与朱由校虽无正式母子关系,却名义上如母子般亲密;再者,西李身份特殊,外臣无权强闯后宫。杨涟与刘一璟则用智谋取胜,带领大臣包围乾清宫,却未动武力,而是采用了感情攻势。众大臣双膝跪地,哭声震天,有的叹息无奈,有的泪流满面,诉说对先皇的忠诚与对新帝的忧虑,甚至有人捶胸顿足,场面悲壮感人。
大臣们向李选侍郑重保证,只想见朱由校一面,确认其安然无恙,并无意带走太子。西李误以为他们将强闯,听后放松了警惕,终于将朱由校领出。杨涟机敏果断,一把抢过朱由校。大臣们成功后立刻停止哭泣,簇拥着朱由校离开,乾清宫顿时安静下来,西李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。
西李不甘心失败,自觉多年抚养朱由校,仍手握重要筹码。她提出条件,允许朱由校登基,但要求大臣奏折必须先经她过目,遭到断然拒绝。转而,她又要求册封为皇太后,依旧被朝廷拒绝。大臣们直言,西李只是先皇的选侍,身份卑微,绝无资格住在象征皇权的乾清宫,应当迁往哕鸾宫养老。西李心知一旦搬离乾清宫,便彻底丧失与朝廷对抗的资本,故死死赖着不走。
这回,大臣们毫不留情,派出几名精明能干的小宦官,秘密潜入乾清宫,将西李赶往哕鸾宫。西李虽不舍乾清宫昔日的辉煌与权势,只得无奈离开。她搬走后,朱由校顺利即位,成为明朝倒数第二位皇帝。
本以为事情就此平息,未料朱由校登基不久,哕鸾宫突发大火。火势迅速蔓延,吞噬了昔日华丽宫殿,木炭与灰烬漫天飞舞。西李狼狈逃出宫门,头发凌乱,衣衫不整,伤痕累累。曾被她残害致死的王才人母子之仇,似乎在这场火灾中达到了某种神秘的报应。大臣们纷纷猜测,此火极可能是朱由校为报母仇所为。
朱由校对此保持沉默,未曾承认也未否认,一切谜团在沉默中更加扑朔迷离。移宫案因此留下了一个充满悬念的结局,成为明末宫廷权力斗争中一段难解的谜团。
(本文素材来源于 @历史其实挺有趣 的视频内容)
发布于:天津市腾思控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